您好,欢迎来到广西智立华心理咨询中心网站!
咨询热线:15277100056
关注“青少年心理健康”公众号
中学生,正值青春年华,应该是朝气蓬勃、昂扬向上的,但越来越多的中学生被不良情绪困扰,具体表现在悲观、厌学、自卑、嫉妒、伤感、郁闷、颓唐、不能自制、担忧、恐惧、骄傲、不适应环境、记忆下降、反应迟钝、失眠等。然而,随着抑制和自我控制能力的发展,中学生的情绪反应能力也在逐步提高,情绪正日趋丰富而强烈。
中学生的情绪特点
01
情绪活动的丰富性
在中学生的学习活动中,随着自我意识的不断发展,不断产生各种新的需要,而其需要的强度也在不断增加。由于新的需要不断涌现,中学生有了对自我认识的态度体验,如自尊、自信、自我、自负等,以及友谊等方面的多种情绪。情绪活动的丰富性,也导致了中学生情绪更加趋于复杂化,其表现为情绪带上了文饰的、内隐的、曲折的性质,面部表情不再是心理世界的显示器,如有时对某件事感到厌烦,但出于某种原因,既可以表现得不在意,也可以表现出热心;对一个人明明有好感,愿意接近,却由于自尊心或其他原因,会有意表现出冷淡的态度。
02
情绪变化易受环境影响
刚出生的婴儿和幼儿的情绪常表现为爆发式的,情绪状态是平静和爆发交替出现,内部情感和刺激情境不可分离。随着年龄的增长,对主、客观世界逐渐分清,11岁以后,已完全能认识到情绪是内在的、个人的。到了中学时代,人的自我意识强烈,自尊需要迫切,这个年龄阶段的人,十分珍视荣誉,尽一切努力保护自尊心。因此,当意识到有某些威胁自尊心的因素存在时,就会产生强烈的不安、焦虑、恐惧,当自尊心受到伤害,马上会生气、愤怒,对别人的嘲笑、蔑视反应非常强烈,对家长、教师的忽视、压制、不公平对待非常敏感。
03
情绪体验的冲动性
人在少年时期的情绪对刺激的反应不敏感,有时还比较迟钝,故而情绪变化不是很激烈;而在中学生时期则非常敏感、好胜,易狂喜、狂怒,也容易极度悲伤和恐惧,情绪来得急,去得快,于是遇事好激动,忽冷忽热,往往顺境时得意忘形,逆境时垂头丧气。这种冲动性与他们的生理发育,特别是神经活动的兴奋过程强、抑制过程弱有一定关系。具体表现为他们喜欢感情用事,遇事好激动,对自己认为不良的现象动辄深恶痛绝,对罹难者则多有恻隐之心;他们对外部刺激反应迅速、敏感,高兴时欢呼雀跃,甚至忘乎所以,失败时极端苦闷,悲观失望有时为一点小事,或是动怒,与人争吵,有时又会转向反面,变得泄气、绝望在强烈的感情冲击下,可能会遇事武断,行为固执,不听劝告,我行我素。正因为狂热愤怒和不冷静,而盲目做出一些追悔莫及的事,酿成不可挽回的后果。
04
情绪活动的心境化
中学生情绪在时间上比小学生有更长的延续性,一件事引起的反应能够较长时间地留在心头,这种拉长了的情绪则会转为较稳定的心境化。具体表现为在愉快的心境下,心情舒畅,对周围的人和事都会感到满足,干什么事都有劲,甚至对平时不感兴趣的活动也津津乐道;相反,若心境不佳,则对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。由于情绪延续性的增加,他们不再出现破涕为笑的现象,在一段时间内,或是欢乐愉快,或是安乐宁静,或是抑郁低沉。他们在某一方面得到快乐和高兴的情绪,会延续成为良好的心境;由于挫折或失败引起的不快或苦恼的情绪,也会延续较长的时间,而成为闷闷不乐的不良心境。这种不良心境如果延续下去,不仅会影响中学生的学习和生活,也会影响他们的身心健康。
05
情绪变化的两极性
1.复杂与简单共存
进入中学以后,随着环境的改变,视野的扩大,知识增多,中学生的情绪领域也在不断扩宽。情绪内容日趋复杂,其范围已经发展到对学习、生活、友谊等的体验,以及对一切所热衷的事物的体验。但是,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,中学生的所有情绪体验,尤其是高级情感体验尚存在一定的简单性,如有的中学生对理想的追求仅仅是因为兴趣浓厚,对学习的热情仅仅是为了荣誉,把友谊理解为“义气”等。
2.强与弱共存
中学生的情绪十分强烈,为一件事或暴跳如雷,或欣喜若狂,或垂头丧气,屡见不鲜。与此同时,他们的情绪还有着温和、细腻的一面,在与知心朋友、所敬重的师长交往时,他们也会表现出温文尔雅、和颜悦色的形象,即使有令人不快的事情发生,有时也能冷静、理智地对待和处理。
3. 波动和稳定共存
中学生的情绪波动性表现为情绪的大起大落,往往从一个极端走上另一个极端,顺利时晴空万里,受挫时愁云满天,今天对某人佩服得五体投地,明天又觉得不屑一顾。与波动性相对的是稳定性,中学生在形成一种看法后,有时也会表现出一定的坚持性,不易改变。
4.微妙的隐蔽性
中学生的情绪不再像儿童那样天真直露、心口如一,其表现具有文饰、内隐的性质,有时会把自己真实的内心情绪世界封闭起来,对自己内心真实想法或真实情绪,是否予以表现也时常依时间、对象、场合而转移。但中学生毕竟阅历较浅,涉世未深,内心深处存在希望被理解的强烈愿望,依然比较直率,当意志不能完全控制情绪时,也会锋芒毕露,遇到知己时,也会倾诉真情,所以,情绪的隐蔽性是相对而言的。
中学生常见的情绪困扰包括以下8类:
焦虑症(以焦虑情绪为主,伴有明显植物性神经系统功能紊乱)
抑郁(忧郁,一段时间内郁郁寡欢,以情绪低落为主要表现)
挫折心理(挫折、失败和逆境带来的失望、压抑、沮丧、忧郁、苦闷等紧张心理状态)
逆反心理(为维护自尊,采取相反的态度和言行)
强迫(非强迫症,内心反复出现某些不必要的观念和行为)
恐惧(非理性的害怕不导致危险或威胁的特定对象或境遇)
易怒(容易冲动、急躁、爱发脾气)
冷漠(对外界刺激缺乏相应的情感反应,冷淡,失去兴趣、面部呆板)
中学生阶段,经历升学学习压力、青春期生理、心理上的成长可能伴随的困惑产生压力、家庭亲子关系疏远等。如中学生出现不良情绪,经过一两个月仍无法自我调整过来,建议先排除身体疾病,后寻求心理老师进行疏导。
微信扫码,点击“心理服务”→“心理检测” 即可进入《中学生心理健康量表(MSSMHS)》